二十五载初心路 兼容并蓄勇进发
12月3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的“跨文化论坛2022”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当代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暨比较文学研究所建所25周年座谈”。论坛利用数字媒体广泛传播了比较文学前沿的学术思想,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聚云端,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辑刊建设和学科发展贡献了诸多良策。论坛开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戎女教授主持。
聂丹副校长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教授回顾了北语和比较文学学科的历史成就,送上“融”“荣”“容”三个字表达良好祝愿:愿北语比较文学学科促进和实现学科间的互通交“融”;愿北语辑刊《当代比较文学》建设繁“荣”壮大,追求卓越;愿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兼“容”学术,切磋南北东西之学,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叶舒宪教授致辞
钱婉约教授致辞
乐黛云先生的贺词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院长钱婉约教授分别致辞,回顾了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二十五年来取得的辉煌历史成绩,展望了未来前景广阔的学科发展。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先生,北语比较文学研究所创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高旭东教授给论坛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词。
主持人周阅教授
评议人张冰教授、顾钧教授
论坛主旨发言由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张冰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钧教授评议。
杨慧林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会长杨慧林教授思考了多学科融合比较产生的对话空间,认为语言能够引导思想,语言是世界的桥梁,北京语言大学跨语言、跨学科的优势给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带来有力支撑。
方维规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方维规教授针对“跨文化”提出询问,辨析了多元文化、文化间性和跨文化三个术语,认为跨文化现象是一种生活形态,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形式,甚至对个人思想产生影响,当今的学科研究也随之发生变化。
张辉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辉教授从莱辛的戏剧和宗教哲学文本出发,探讨了“宽容”及其悖论的问题。张辉教授认为莱辛的作品促进了多元共生的可能性,但也可能引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问题。
梁展教授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梁展教授讨论了尼采和维拉莫维茨从古典学方法论的分歧到人事之间的纷争,尼采将人类个体的生存问题引入了古典语文学,而古典语文学也应当在理解古代的同时关注当下与个体。
李庆本教授发言
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提出,跨文化阐释就是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应当破除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用潘尼卡提出的“内比法”来充实跨文化阐释范式,实现价值中立、时间中止和空间中介。
陈戎女教授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教授以“回望与展望:北语比较文学学科与辑刊建设”为题,从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追溯了北语比较文学二十五年中的学科特点与成绩,从缘起与历史、刊物定位与办刊理念、栏目特色和数字化传播渠道四个维度总结了《当代比较文学》的辑刊建设,并展望了比较文学学科的未来师资规划和辑刊发展方向。
论坛的辑刊发展与学科建设座谈会,由北京语言大学张华教授和黄悦教授主持。各位专家肯定了《当代比较文学》的学术品质,认为应继续坚持学术质量至上,强化栏目特色,增加稿件种类,为年轻学者提供平台;在学科发展方面,专家们认为应当融合多语种和中外学科的优势,深挖北语特色,加强资金支持。
韩经太教授致辞
论坛闭幕仪式由钱婉约教授主持,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韩经太教授致闭幕辞。他祝贺北语比较文学学科获得引以为傲的国家级学术成果,希望北语比较文学团队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培养代表性人物,形成北语风格;通过与其他学科协同创新,自觉发挥北语多语种的语言特长,北语比较文学和辑刊可以展开大有作为、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
二十五年来,北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学术研究上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培养了超过五百名硕博跨文化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未来比较文学研究所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互鉴自省,内外兼修,向着学科的跨界融通、辑刊的繁荣发展和学术的兼容并蓄奋勇进发。
重 点 推 荐
博纳雅言,语通世界!
返乡珍重,春归有期!
“声”入人心,共赴文化之约!
出品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来源 | 比较文学研究所编辑 | 徐媛媛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小联合国”
点个在看